中國市政工程協會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

搜索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 ——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紀實

發表時間:2021-10-13 14:5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工作,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美麗中國”戰略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戰略部署,為新時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生態經濟大省,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省提出的“四個扎扎實實”工作要求和“三個最大”殷切囑托,部署生態文明和新型城鎮化工作。2019年9月,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部省共建方式建設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同年11月1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青海省政府在京簽署《部省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全面啟動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工作。兩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青海省人民政府高位推動,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靠前指揮
共建機制日趨完善

  部省領導高度重視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青海省政府于2020年2月成立了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組織實施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親自安排部署相關司局落實試點工作任務,提出“推動形成符合青海特點的城鎮發展新格局、統籌青海湖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推廣新型建造方式和配套設施建設模式、注重信息化等新技術的應用、加強以市縣為單元的服務體系建設”5個方面工作安排。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提出“建設高原美麗城鎮,要牢牢把握人這個核心、高原這個屬性、美麗這個魂脈、城鎮這個載體和示范這個機遇”的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多次協調指導示范省和試點建設工作。青海省省長信長星專題聽取“5+1”試點地區建設行動計劃并研究部署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幫建司局常態化持續推進“一對一”幫建工作,部技術支持單位高質量開展試點地區行動計劃編制等工作,確保了試點工作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青海省各級政府主動向上借力,把國家、青海省的政策在基層準確落地,用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搭建的平臺,努力讓青海省城鎮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建立了省級聯席會議制度,省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文旅、林草、湖管等有關部門形成合力,整合資源,統籌省級建設項目和資金,整體推進高原美麗城鎮建設。

生態優先
科學布局示范內容

  2020年8月,青海省政府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結合省情實際正式印發《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了建設生態人文的城鎮、建設安全宜居的城鎮、建設治理有序的城鎮、建設充滿活力的城鎮4方面、21項建設任務、13項具體舉措、6項保障措施、8類提升行動和11類重大工程,有力支撐了示范省建設的具體工作內容。建設生態人文的城鎮,將以建立城鎮生態格局、構建城鎮生態體系、完善城鎮生態環境、打造城鎮個性品牌、傳承城鎮歷史文脈、塑造城鎮特色風貌等有力舉措建設生態人文的高原美麗城鎮。建設安全宜居的城鎮,將進一步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城鄉基礎設施,發展城鄉便捷交通,完善城鎮安全防控和防災減災體系,提升城鎮安全風險隱患治理能力,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城鄉住房供給水平,推廣城鎮綠色建設方式,建設安全宜居的高原美麗城鎮。建設治理有序的城鎮,將通過建立現代化城鎮治理體系,深化城管執法體制改革,建設“智能城鎮”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建設治理有序的高原美麗城鎮。建設充滿活力的城鎮,將突出提升城鎮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打造商貿活力城區,鼓勵城鎮創新發展,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充滿活力的高原美麗城鎮。

注重特色
分級分類開展試點工作

  在印發《實施方案》的同時,青海省政府還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明確利用2020年到2022年3年時間,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對試點地區“一對一”幫建方式,選擇西寧市、格爾木市、玉樹市、同仁市、祁連縣5個高原美麗城鎮及環湖地區城鎮帶分級分類開展試點工作。在2020年10月13日召開的全省推進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支持幫助西寧市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前期工作,引領綠色出行,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指導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積極支持西寧申辦籌辦園博會,持續改善全市域生態環境本底,有效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支持幫助格爾木市提高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的有關政策,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促進軍民融合,提升城市功能;推進城市綠色發展,探索“裝配式建筑+低能耗+清潔能源”綠色建造方式推廣應用路徑。支持指導同仁市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推進集中連片的傳統村落保護,用好傳統村落保護基金,發揮最大綜合效益。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改善城鎮人居環境質量,探索發展旅游的方法路徑,幫助介紹更多優質文化旅游企業資源,探索房地產企業+的轉型發展。支持指導祁連縣以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與城鎮高質量發展關系為切入點,用高標準高質量的規劃設計,突出獨特山水人文環境,吸引社會資本和投資主體,培育旅游、康養地產發展,打造高原生態特點突出、民族特色鮮明、“天人合一”的生態美麗康養旅游美麗城鎮。支持指導玉樹市在災后恢復重建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搭建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探索高原城市現代化治理路徑,支持玉樹申報聯合國人居環境獎。支持指導環湖城鎮帶探索生態保護前提下的城鎮發展和旅游發展路徑,確定環湖地區城鎮建設體系,全面提升環湖城鎮建設水平,突出抓好1~2個與旅游服務融合的小城鎮示范建設,系統提升環湖城鎮帶發展水平。

  目前,西寧市、格爾木市、同仁市、玉樹市、祁連縣和環湖城鎮帶等試點地區均成立了以地方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統一部署試點建設工作。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幫建司局及技術支持單位的幫助下,試點地區突出戰略研究和近期行動兩個方面,在戰略上以目標為導向,在近期行動上以問題為導向,同時統籌銜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專項規劃,高標準、高水平編制了符合當地發展的《西寧市高原美麗城市行動綱要》《格爾木市城市戰略定位及高原美麗城市行動計劃》《同仁市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環湖地區城鎮人居環境提升行動計劃(戰略研究)》《祁連縣高原美麗城鎮行動計劃》等,并按照行動計劃初步精準生成了一批試點重點項目。

凝心聚力
突出抓好示范工作

  青海省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鎮建設的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的實際成效,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切實推動西部高原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西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走出一條西部高原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創新體制,讓城鎮規劃建設更科學。出臺《青海省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促進條例》,西寧市、格爾木市、玉樹市、同仁市、祁連縣5個高原美麗城鎮及環湖地區城鎮帶率先轉變城市建設理念,從問題、目標、實效等多維度出發,抓好“查病、治病、提標”等關鍵環節,建立發現問題、整改問題、鞏固提升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聯動工作機制,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制定《青海省城鎮體檢評估辦法》,形成“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常態化的城鎮體檢評估工作機制,精準查找城鎮建設和發展中的短板和不足,找準城鎮發展“病灶”。在全國率先編制了《青海省城鎮體檢-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安全排查技術導則》(試行),全面開展城鎮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治理工作,實現對城鎮規劃建設管理過程的動態評估和能效評價,科學評判城鎮運行水平。結合城鎮體檢評估、設施能效評價和安全隱患大排查結果,制定高原美麗城鎮建設規劃,科學確定城鎮發展目標和任務,生成補短板和提質量的建設項目,建立項目生成制度,科學引導生成高原美麗城鎮建設項目儲備庫,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堅持高標準建設,編制高原美麗城市、城鎮和鄉村建設標準,系統構建高原美麗城鎮建設體系。

  守住綠色,讓城鎮建設可持續。在實施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的道路上,始終緊繃生態優先這根弦,牢牢守住城鎮綠色。加強以市縣為單元的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縣城承載能力,加快補齊縣城城鎮化短板,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系統謀劃城鎮基礎設施改造和提升。城市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407.22平方公里,全省城市縣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填埋場49座,建成污水處理廠達到50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01平方米,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6.5%,污水處理率達到93.2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3.75%,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8.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9.33%,燃氣普及率達到82.52%。全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9.4平方米。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成為青海城鎮的靚麗名片。提高城鎮新建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筑+清潔能耗+低能耗”的城鎮綠色建造方式,建成2個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在建裝配式建筑96萬平方米。

  堅持本底,讓城鎮建設有特色。協同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并優化“一群兩區多點”城鎮化格局,形成符合青海特點的城鎮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完善城鎮體系,建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避免一市獨大,促進均衡發展,蘭西城市群合作共建開啟新篇章,茫崖、同仁等成功培育為新興城市。城鎮數量增長到143個,全省城鎮化率達55.52%。圍繞歷史文化遺產、民族民俗文化和風景名勝等特點,夯實生態人文城市、美麗城鎮、歷史名城、傳統村落等建設成果,從建筑設計、主色調、門面裝飾等細節入手,在城鎮建設中體現出民族和區域風格,為城鎮增光添彩。推動1個名城、1個名鎮、5個名村保護和活化利用,123個村落先后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全省劃定歷史文化街區4片和確定歷史建筑83處,黃南州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范工程有序推進。落實城鎮“精明收縮”“精明增長”新理念,以區域生態條件、資源環境約束為基礎,以規模適度的城鎮形態有機融入山水林田湖草自然本底,形成城綠交融的嵌套式、組群式空間布局。積極轉變傳統“重地上、輕地下”建設方式,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從無到有,海綿城市建設成效初顯,全省共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18公里,完成19。38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西寧市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果洛州全域無垃圾試點工作已全面啟動。累計安排實施城鎮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項目1543萬平方米,64萬多群眾受益。

  注入“智慧”,讓城鎮運轉更高效。努力提升城鎮安全監管效能,構建高效治理體系,促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城鎮管理融合發展,創建智慧城鎮。大力推廣應用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加快推進“新城建”,全面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全省“數字住建”和“一網統管”建設,建設智能化城市基礎設施,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加快發展智能建造,全省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正在研發。西寧市城市運行管理指揮中心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玉樹市持續深入推進智慧化、精細化城市管理服務,進一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服務水平,為群眾和游客提供了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務、優質的旅游環境、多元的出行工具和安全的社會保障,讓高原小城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提高站位
助力“四個高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高度重視,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從“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到“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從生態環境保護到民族團結,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城鄉統籌發展到社區建設,從資源保護到“四個高地”建設,為青海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青海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發展厚望,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轉化為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信仰,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轉化為最生動、最持久的實踐,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大要求轉化為推動青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新時代,新作為。青海省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準確把握“四個高地”建設和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的內涵和關系,找準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以美麗為魂脈,著力塑造高原城鎮的綠水青山格局;以城鎮為載體,著力發展生態旅游、綠色產業等;以示范為機遇,努力在城鎮生態、人文、治理、安全、活力等方面積極作為。一是堅持綠色生態,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準確處理好城鎮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三定四融”,積極推廣城鎮綠色建設方式,建設公園城市,引導綠色生活方式,推進城鎮綠色發展。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創造高品質生活。準確處理城鎮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加快建設一批城鄉基礎設施,完善城鎮安全防控和防災減災體系,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和城鄉住房供給水平,建立現代化城鎮治理體系,多舉措提升城鎮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用力做好精準建設。以城市體檢為抓手,扎實開展城市更新行動,系統治理“城市病”,補短板、強弱項,精準實施建設,從以往低開低走的建設模式逐步轉向高開高走的建設理念,推動城鎮高質量發展。四是堅持內涵建設,用情傳承城鎮歷史文化。努力挖掘高原自然特色,突出地域文化本底,延續高原文化脈絡,打造一批地域特點鮮明、歷史文化傳承、高原山水城相融的美麗城鎮,提升青海的美譽度。


摘自《中國建設報》 2021.10.13 秦語 簡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