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政工程協會領導一行考察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發表時間:2022-01-27 09:38
2022年1月20日,中國市政工程協會會長盧英方、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春生、副秘書長鄭方、副秘書長李穎、副秘書長王歡一行到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路新瀝青混凝土有限公司開展調研指導工作,建材集團董事長劉振成、總經理李元暉、總工程師柳浩就建材集團總體情況及重點工作開展情況與各位領導開展深度交流。 路新瀝青混凝土有限公司是瀝青混凝土專委會的秘書長單位,在調研過程中,協會對公司和專委會的工作提出了三點期許。一是希望專委會多組織一些活動,把混凝土專委會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彩,協會也會大力支持專委會的相關工作。二是積極支持協會編制的一些團體標準和行業標準,為標準化工作添磚加瓦。三是公司做為協會會員單位,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大協會舉辦的各項評優評先的活動。
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隸屬北京市政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是集道路路面材料研發、生產、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可生產各種瀝青混凝土200余種,擁有11家瀝青混合料生產廠站,年供應量占北京市場份額55%以上,其中重點工程供料占比80%,高新技術產品占市場份額達95%以上。為首都公路與城市道路建設提供了各種性能的高品質路面材料和技術咨詢服務,產品質量過硬,新產品、新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建材集團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技術研發團隊,2011年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總工會命名研發團隊為“柳浩工作室”,2014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示范“勞模創新工作室”。多年來從事瀝青混合料相關產品技術研發工作,多次獲得國家、省部級和行業學會科學技術進步獎等獎項,也是建材行業唯一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的企業。 建材集團作為北京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自主研發的改性瀝青、抗車轍瀝青等混合料及超薄磨耗層、凈味瀝青、長壽命路面、融雪路面、高黏高彈改性瀝青應力吸收層等多項技術在北京乃至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其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長安街西延、大興機場高速等重點工程中,助力“科技北京”建設,突破國際技術壟斷,實現了國內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首次應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建材集團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憑借雄厚的科研實力承擔了國家部委、北京市科委和交通委等政府單位委托的多項重大基礎性課題研究。曾獲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兩次,擁有發明專利17項、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8類,參與制定國家級工法、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指南等10余項。 建材集團積極踐行“兩山”理念,為國家“雙碳”目標切實履行國企責任,全面達到《北京市瀝青混合料攪拌站綠色生產技術指南》關于排放、能耗等14項指標要求,關鍵指標比肩國際水平。在北京市交委和生態環境局主導的綠色瀝青混合料攪拌站評價達標工作中,所屬4家廠站獲評最高級別——五星級,5家廠站獲評4星級,已成為瀝青混合料行業向綠色環保轉型升級的標桿企業,2021年12月,集團所屬路馳分公司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是國內瀝青混凝土行業唯一獲得該(此)項殊榮的企業,為首都交通發展提供了優質保障。 核心技術產品主要為: (一)抗車轍技術 用于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公交車站和公交車道,公路重載和長上坡等抗車轍要求較高的路段。提高路面抗車轍性能2倍,壽命延長2-3年。 (二)降噪路面技術 可以有效解決城市道路路面噪音問題,可降低噪音3-5分貝。相當于建筑物距離增加一倍,交通量減少50%,車速降低25%。 (三)防冰融雪路面技術 解決撒融雪劑對環境造成污染,節約人工成本機械成本,減少噪音擾民。使路面具有自主融冰化雪功能,確保道路安全、環保、暢通。 (四)溫拌瀝青科技 通過降低生產施工溫度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60%以上,解決遠距離運輸,低溫施工問題,攻克外加劑國產化技術難題,編制北京市地方標準。 (五)再生混合料技術 持續20年不斷攻克難關,形成瀝青路面再生系列技術,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此外還具有超薄罩面技術、黑金技術、高黏高彈應力吸收層技術等一系列科技成果。 建材集團以研發團隊技術創新為依托,以產業化基地為平臺,打造“專用產品”“精品工程”,以技術為引領,公司圍繞需求調研-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推廣-產品迭代的工程技術研發與服務鏈,持續推進成果轉化與推廣履行社會責任,推進低碳環保產品在行業內的技術推廣與使用做出積極地貢獻,助力首都新時代科技創新發展,積極開拓外埠市場,促進研發成果轉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