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根鑄魂謀發展踔厲奮進譜新篇
濟南城建集團深化改革創新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濟南城建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90余年發展歷史的國有大型企業。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建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引領,于競爭中謀發展,在逆境中爭上游,堅持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融合,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打造一流品牌、引領行業發展,堅定不移推行“走出去”發展戰略,加快業務多元化發展步伐,強化創新驅動和內部管控,跑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2021年實現產值214億元,中標合同額213億元,十年間分別增長了600%、318%。
一、超前謀劃,非凡十年締造輝煌城建
面對處于完全競爭性領域的城市基礎設施市場和同行業大型央企的激烈競爭,集團黨委充分發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堅持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形成了定位清晰、權責明確、運轉協調、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不斷提高班子領導、管理和決策水平,鍛造出團結奮進的堅強領導集體。

集團榮獲2020年山東社會責任企業
領導班子致力于帶領企業做大做強,制定實施企業“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三個五年發展戰略規劃,帶領集團實現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引領市政行業進步,堅決扛起市政行業排頭兵的使命與擔當。自2011年以來十年間,集團從一家年產值不足20億元的單一市政施工企業,發展到年產值超200億元、擁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市政行業設計甲級資質等全產業鏈資質的全國性大型企業集團。2021年,集團錨定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優化提升產業布局,圓滿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及薪酬績效管理體系改革,經營業務由10余個省的60多個地市拓展至目前27個省份148個地市及海外市場,實現產值、利潤、市場承攬和經濟效益創歷史最高水平。企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市政行業前三名、山東省市政行業第一名。2022年,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積極開拓市場,截至目前,實現新中標工程合同額130億元。集團榮獲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誠信典型企業、全國質量優秀企業、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先進集體、中國建筑業競爭力百強企業、中國工程建設誠信典型企業和社會信用評價AAA級等數百項榮譽稱號。
二、銳意進取,城建鐵軍闖出全國大市場
市政基礎設施行業是一個完全競爭性領域,我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意識到了開拓外地市場的重要性。面對市場的全面開放和大型央企的激烈競爭,提出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2011年,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把省外工程市場開拓作為核心戰略,在做好濟南市場的同時,大力發展外埠市場,重點發展培育西南、華東、華南以及新疆市場,逐步完成全國布局。2015年,全面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前瞻性地調整業務結構和市場布局,明確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進一步優化全國市場布局。

濟南市經十路道路及環境建設工程-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
“十四五”以來,面對市場經營形勢的不斷變化,樹立全員市場意識,深入實施市場經營的區域化發展戰略,通過搭建“區域指揮部——省級區域公司——地市級辦事處”三級架構,逐步建立起覆蓋全國的屬地化立體營銷體系。目前,集團全國43個辦事處已正常開展工作,外地項目已占業務總量的70%以上。高標準地完成海外第一個項目——斯里蘭卡CKE高速公路,被海外業主和監理贊為“具有在世界任何地方進行高標準高速公路施工能力”的團隊,此項工程也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緊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區域和非洲市場,先后赴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等國實地調研,加速海外市場布局,讓濟南城建在全國乃至全球知名度不斷提升。
三、轉型升級,構建多元發展新格局
集團全面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堅持以工程施工為主業,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產業板塊融合升級,形成了工程施工、工程設計、工程投資運營、工程檢測、建筑產業化、物資貿易六大板塊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斯里蘭卡科倫坡-卡圖納亞克高速公路(CKE)項目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境外工程)、第十九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發揚城建鐵軍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嚴格把控進度、安全、質量,圓滿完成黃河大道一期三標、濟南黃河鳳凰大橋、濟濼路穿黃隧道、新能源乘用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一期一標段等工程建設任務,加快推進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擴建工程、濟南市黃崗路穿黃隧道工程、黃河大道一期二標等工程建設,助力省會泉城“北起”全面起勢。集團依托管理、技術、資本優勢,通過高效投資管理、高端產業技術、優質工程產品帶動市場經營,促進產業鏈各項業務的發展,形成了遍布全國、上下游業務聯動的可持續發展局面,在全國公路與城市道路、城市隧道、城市高架橋、地下綜合管廊、軌道交通、特大型橋梁等領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十八大以來,集團承建濟南軌道交通2號、3號、4號、6號線及3號線北延,浙江金華義烏東陽市域輕軌等工程10余項,總里程達80余公里;承建濟南玉函路隧道、安慶迎賓大道隧道等高難度城市隧道工程20余項,總里程達50公里;承建濟南世紀大道、虞山大道等綜合管廊工程40余項,總里程達200余公里,管廊施工里程居國內市政行業施工企業前列;承建濟南工業北路、江西贛州客家大道西延等城市高架工程30余項,總里程達160余公里;承建濟南鳳凰路跨黃河大橋、安徽宣城水陽江大橋等特大橋工程10余座,橋梁施工業績和技術水平位居市政行業首位,部分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發揮集團綜合實力,轉換生產經營發展模式,加大投資板塊業務的拓展,連續在江蘇南京、安徽宣城等地承攬了11項PPP項目,累計投資額近200億元,投資經營規模逐步擴大;緊跟發展形勢,加大EPC項目的招攬力度,承攬國內大型EPC項目100余項,集團EPC實施經驗居市政行業前列,實現了生產經營模式的動能轉換和企業轉型升級。
四、匠心制造,城建品牌飲譽業界
作為地方國有企業,沒有央企的天然品牌優勢,也沒有一線城市的發展機遇,集團秉承“干一處工程,樹一處豐碑”的理念,依靠過硬的品牌和業績實力,打破地域空間謀求發展。替政府解憂、為業主服務,按市場辦事,集團的品牌信譽得到越來越多建設單位的青睞,為集團的生產經營健康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集團推廣“快速化、標準化、精細化”施工模式和人性化施工理念,以嚴謹的態度、精益求精、敢啃硬骨頭的作風保質保量完成各項急難險重建設任務。安徽宣城水陽江大橋工程受征地拆遷影響,東岸開工時間滯后半年,集團采用塔梁同步施工工藝壓縮工期,實現了按期竣工通車的目標;江蘇泰州永定路高架橋項目堅持“靠前指揮、超前施工、領跑全線”,集團的先進管理理念在當地樹立了標桿,泰州市各級領導多次帶隊到現場觀摩,項目管理先進經驗被中央電視臺專題報道推廣,塑造了集團良好的品牌形象……一項項急難險重任務圓滿完成,使“城建鐵軍”這塊金字招牌飲譽業界。集團獲評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獎項600余項,企業經營理念和品牌形象贏得國內外社會的廣泛認可。

第七屆中國(濟南)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工程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全心全意做精品,千方百計保民生。集團在積極完成各項建設任務的同時,以實際行動書寫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積極推廣霧炮噴淋濕法作業、裸露渣土全覆蓋、潮汐車道等綠色文明施工措施,打造“最文明、最環保、最便民”的施工環境和市政行業文明施工標桿,帶動市政行業文明施工整體水平提升。在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份,濟南城建均被當地政府列為防汛應急搶險隊伍,發揮著市政施工的專業優勢,積極投入應急搶險工作當中。集團唯一獲批為山東省和濟南市防汛抗旱應急救援中心,在2018年8月底壽光抗災救災和2019年利奇馬臺風搶險工作中,獲得山東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表彰。積極參與下沉社區疫情防控,被評為“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濟南市抗擊疫情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積極捐贈濟南市住建系統關愛兒童建設項目,用于改善貧困兒童生活學習環境,助力脫貧攻堅。
五、人才強企,科技創新釋放發展活力
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和綜合統籌。全面優化薪酬激勵機制,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收入分配向關鍵崗位、高端人才、生產一線適度傾斜,進行寬帶薪酬管理系統設計,改進傳統垂直型薪酬結構,建立起管理規范、激勵充分、約束嚴明的市場化薪酬管理體系,實現了集團員工在薪酬分配上“責任與利益一致、能力與價值一致、風險與回報一致、業績與收益一致”的目標。同步建立和完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及晉升通道體系,打破傳統的管理序列單通道發展方式,建立管理、操作、專家、顧問等序列多渠道發展機制,形成橫向多通道、縱向多層級、上有專家庫、下有人才池、晉升有通道、退出有機制的序列層級崗位管理模式,建立起獨具特色的適應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積極參與下沉社區疫情防控,被評為“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十年來,集團職工從1690人增至3800余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比從50%增至90%以上,專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從1033人曾至3361人,同比增長225%,中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從238人增至1468人,同步增長517%,國家各類注冊工程師從178人增至1541人,同比增長766%,其中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從101人增至451人,同比增長347%,建立起與企業規模、管理模式要求相適應的人才隊伍,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人才支撐。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集團以科技創新為主線,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面向行業技術前沿、生產經營需求和高質量轉型發展需要,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加強產學研結合,全面打造“科創城建”,努力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集團科技創新實力,獲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400余項;擁有國家級工法、省級工法460余項;編制工程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及山東省地方標準90余部;擁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科技成果150余項;榮獲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山東省科技進步獎等獎項300余項,技術創新總量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獲批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后工作站、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堅持以信息化提升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完善項目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工程項目成本的動態管控和全過程監督考核,連續三次獲評中國建筑業協會特優案例和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信息化綜合應用最佳實踐案例”,信息化整體應用位居全國施工企業領先水平。在中國市政工程協會首屆數字市政高峰論壇上,集團以“市政企業數字化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作典型經驗介紹,贏得國家建設部、行業協會及有關部門單位廣泛好評。

集團承辦市政工程企業數字化管控實踐觀摩會,信息化整體應用位居全國施工企業領先水平
六、黨建引領,激活高質量發展引擎
集團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促進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激發全面從嚴治黨活力,切實把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國企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和創新優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黨委核心領導作用和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著力構建“大黨建”工作格局,黨建帶紀檢、黨建帶工建、黨建帶團建,畫出高質量發展最大“同心圓”。
推進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切實提升黨組織戰斗力。嚴格黨內組織生活,規范黨員教育監督管理,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形式,高質量開展黨員教育培訓,集團黨支部標準化驗收合格率100%。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發揮工程施工專業優勢,積極主動為群眾辦實事。集團先后榮獲“全國工程建設行業黨建工作示范單位”“全國工程建設企業黨建工作最佳案例”“山東省企業黨建文化典范單位”,黨建經驗被推薦代表山東省在中國建設政研會上作典型示范推廣。

實施“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建新模式,加強黨建聯創共建成效顯著
打造“城建鐵軍”黨建品牌,推動生產經營提質增效。突出企業特點和行業特色,全面打造“城建鐵軍”黨建工作品牌,已獲評市國資委“十大特色黨建品牌”。積極探索與實踐“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建新模式,在全國各地重點工程項目設立臨時黨支部、配備項目書記,黨建聯創共建成效顯著。江蘇泰州永定路工程黨支部黨建工作經驗被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推廣報道;濟南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工程臨時黨支部屬地聯創共建成效顯著,獲《濟南日報》專題報道。扎實推進“規范化法制化正規化建設年”和廉潔文化建設工作,創建集團“黨建及廉潔文化建設示范項目部”,濟南黃河大橋、濟陽有軌電車項目等6個項目部已順利通過驗收并掛牌,成為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示范標桿。
堅持以黨建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大力培育“建有形世界,筑無限夢想”企業精神,積極踐行“職工利益重于泰山”理念,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職工收入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并在“五險一金”基礎上,增加了企業年金和補充醫療保險;推廣物業化管理和安全標桿項目部建設,優化提升一線人員和勞務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完善后勤幫扶管理體系,成立駐外職工幫扶小組,解決駐外職工后顧之憂,職工幸福指數顯著提升。集團獲評“全國工程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最佳案例”。
強化載體建設,提升企業文化影響力。發揮思想宣傳優勢,與時俱進做好企業報、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文化載體建設,強化對內凝聚力和對外影響力,圍繞重點工程、省外重點市場、企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目標,強化對生產經營、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典型事例、疫情防控、發展成就的宣傳報道,充分彰顯濟南城建人創新求變的改革精神,積極營造企業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聚焦慶祝建黨100周年、喜迎黨的“二十大”等主題,黨群聯動,發揮青年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舉辦專題知識講座、職工演講比賽、紅歌比賽、書畫攝影展、職工趣味運動會、素質拓展、交友聯誼活動等系列活動,以實際行動激發廣大干部職工內心深處愛黨、愛國、愛民、愛企熱情,對內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思想政治工作氛圍,對外不斷提高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使企業文化“軟實力”成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獲評全國工程建設黨建工作示范單位
弦歌不輟競風流,策馬揚鞭再奮蹄。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濟南城建集團將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全面落實“十四五”發展規劃各項工作部署,銳意進取,實干擔當,不斷開創集團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奮力實現企業百年誕辰2029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戰略目標,為全國城市建設事業作出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