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記者會:這些內容與住建事業密切相關發表時間:2023-03-29 15:52
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參加。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3月13日10時30分,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根據新華網文字直播實錄,整理出這些內容與住建事業密切相關: ![]() 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參加。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李強總理表示,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比較多,如何穩增長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考驗。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這是我們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確定的。當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0萬億元,基數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戰不少,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并不輕松,需要倍加努力。 有關具體政策措施,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了全面部署?;救∠蚴菆猿址€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穩,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具體來講,我想要特別做好幾件事,或者說要打好這么幾套組合拳:一是宏觀政策的組合拳,二是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三是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風險的組合拳。這些組合拳,都是有其具體內涵的,有的還會根據實踐的需要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 中國發展確實有很多優勢條件。比如,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等,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顯著。說到困難,大家都有困難,今年我們的困難也不會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個時候、哪一年沒有困難呢?我們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實現新發展的。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從小聽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勵志,講的都是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壓倒。 從最近兩個多月情況看,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一些國際組織也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對此,我充滿信心。 李強總理表示,大家一定都已關注到,這次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委員時,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了深刻闡述,引起強烈反響。廣大民營企業家深受鼓舞、深受激勵,都很振奮。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經常有機會與民營企業家交流,對他們發展中的期盼和顧慮還是比較了解的。在這里,我主要想表達這么幾層意思: 第一,“兩個毫不動搖”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長久之策,過去沒有變,以后更不會變。確實,去年有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不正確的議論,使一些民營企業家內心感到憂慮。其實在發展民營經濟這個問題上,黨中央的方針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確的。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作了強調。對此,我們是旗幟鮮明、堅定不移的。 第二,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我們將在新起點上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從發展空間看,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新賽道有待開拓,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第三,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這也是我特別想說的一點。經濟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也依賴客觀條件,但更需要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希望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堅定信心再出發。說到這里,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真誠關心、服務民營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帶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業者、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我相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民營企業家一定能譜寫出更加輝煌的創業史。 李強總理表示,新的使命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打算,以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職能、提升效能、改進作風。突出抓四件事: 一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最近黨中央已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要帶頭認真抓好落實。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我們要推動各級干部多到一線去,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向人民群眾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長期在大機關工作的年輕同志,要深入基層、心入基層,更多地接地氣。 二是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政府工作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所有行政行為都要于法有據。要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提高創造性執行能力。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都要有服務意識、發展意識,特別是在履行審批、管理職能時,不能光踩剎車、不踩油門;不能盡設路障、不設路標;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要堅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做有創造力的執行者。 四是堅決守住廉潔底線。我們將始終以嚴的標準、嚴的措施抓好廉潔政府建設,對一切腐敗行為一定要零容忍。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要自覺接受監督,真正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