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政工程協會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

搜索
 

國務院總理李強記者會:這些內容與住建事業密切相關

發表時間:2023-03-29 15:52

圖片

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參加。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3月13日10時30分,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雜志社根據新華網文字直播實錄,整理出這些內容與住建事業密切相關:


(一)談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和工作重點


對于新一屆政府的施政目標,李強總理表示,去年10月份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對我們國家今后5年和更長時間的發展作了全面戰略部署,大家比較關心的重大問題都能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找到清晰的答案。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與全國人民一道,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今后工作中,有這幾個方面是要重點把握:

第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說到底,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宗旨就是為民造福。習近平總書記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任何時候都必須始終牢記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這兩個字,扎扎實實辦好每一件民生實事。客觀地講,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著看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業、收入、教育、就醫、生態環境等身邊具體事。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推進,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為。

第二,集中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次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特別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任何一個總量指標,分攤到14億多的人口基數上,人均水平都比較有限?,F在,我們的發展更多地只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視解決“好不好”的問題,特別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總的來說,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第三,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們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還是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圖片

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何立峰、張國清、劉國中參加。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二)談中國經濟未來五年可持續、高質量增長舉措


李強總理表示,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比較多,如何穩增長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考驗。今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這是我們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確定的。當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突破120萬億元,基數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戰不少,要實現5%左右的增長,并不輕松,需要倍加努力。


有關具體政策措施,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了全面部署?;救∠蚴菆猿址€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穩,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關鍵是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步。具體來講,我想要特別做好幾件事,或者說要打好這么幾套組合拳:一是宏觀政策的組合拳,二是擴大需求的組合拳,三是改革創新的組合拳,四是防范化解風險的組合拳。這些組合拳,都是有其具體內涵的,有的還會根據實踐的需要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


中國發展確實有很多優勢條件。比如,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等,更重要的是制度優勢顯著。說到困難,大家都有困難,今年我們的困難也不會少,但是,大家想一想,哪個時候、哪一年沒有困難呢?我們從來都是在克服困難中不斷實現新發展的。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從小聽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勵志,講的都是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壓倒。


從最近兩個多月情況看,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一些國際組織也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長風破浪,未來可期”。對此,我充滿信心。


(三)談采取哪些措施提振民企的信心


李強總理表示,大家一定都已關注到,這次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委員時,就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作了深刻闡述,引起強烈反響。廣大民營企業家深受鼓舞、深受激勵,都很振奮。我長期在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工作,經常有機會與民營企業家交流,對他們發展中的期盼和顧慮還是比較了解的。在這里,我主要想表達這么幾層意思:


第一,“兩個毫不動搖”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是長久之策,過去沒有變,以后更不會變。確實,去年有段時間,社會上有一些不正確的議論,使一些民營企業家內心感到憂慮。其實在發展民營經濟這個問題上,黨中央的方針政策一直是非常明確的。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作了強調。對此,我們是旗幟鮮明、堅定不移的。


第二,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我們將在新起點上大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從發展空間看,中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新賽道有待開拓,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第三,時代呼喚廣大民營企業家譜寫新的創業史。這也是我特別想說的一點。經濟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也依賴客觀條件,但更需要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希望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堅定信心再出發。說到這里,我不由想起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創造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雖然現在創業的模式、形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當時那樣一種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創業精神,是永遠需要的。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真誠關心、服務民營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帶動全社會形成尊重創業者、尊重企業家的良好氛圍。我相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大民營企業家一定能譜寫出更加輝煌的創業史。


(四)談人口紅利和就業形勢


李強總理談到就業問題時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解決就業問題,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靠發展經濟。具體工作中,我們將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加大就業服務、技能培訓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1158萬,從就業看,有一定壓力,但從發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我們將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幫助年輕人通過勞動和奮斗,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李強總理談到人口負增長問題時表示,我國人口增長由正轉負,有人擔心人口紅利會不會就此消失,我看沒那么簡單。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國有近9億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都超過1500萬,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可以說,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當然,我們對人口增減可能帶來的問題還要作深入的分析研判,積極應對。

至于延遲退休政策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


(五)談鄉村振興


李強總理談到鄉村振興問題時表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現在還有近5億人常住在農村。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不全面的。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農業強國、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全面部署。當前我們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

就鄉村振興來講,下一步在具體工作中,我感到要突出三個關鍵詞:一是全面。不光是發展經濟,而是要全面彰顯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二是特色。中國地域遼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風貌,保護和傳承好地域文化、鄉土文化,不能千村一面。三是改革。要通過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振興,廣大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讓他們積極參與改革,并更好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六)談新一屆政府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考慮

李強總理表示,新的使命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打算,以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職能、提升效能、改進作風。突出抓四件事:


一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最近黨中央已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要帶頭認真抓好落實。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我們要推動各級干部多到一線去,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向人民群眾學習,真正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長期在大機關工作的年輕同志,要深入基層、心入基層,更多地接地氣。


二是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政府工作必須在法律框架內進行,所有行政行為都要于法有據。要進一步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提高創造性執行能力。各級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都要有服務意識、發展意識,特別是在履行審批、管理職能時,不能光踩剎車、不踩油門;不能盡設路障、不設路標;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要堅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做有創造力的執行者。


四是堅決守住廉潔底線。我們將始終以嚴的標準、嚴的措施抓好廉潔政府建設,對一切腐敗行為一定要零容忍。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要自覺接受監督,真正做到忠誠、干凈、擔當。